“海外倉”是今年的“兩會新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貿易平臺將目光對準“海外倉”,借助海外倉儲,國內的企業和電商平臺可以繞過中間環節,直接通過網絡平臺與海外采購商、零售商,乃至終端客戶對接。一時間,各地迎來“海外倉”的密集投放期。
面對相對陌生的境外市場,“海外倉”建成后面臨怎樣的問題?近日,中國貿促會駐澳大利亞代表處對中企在澳大利亞建設“海外倉”的情況進行了調研。
澳大利亞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人口高度集中化與都市化,近一半居民居住在悉尼與墨爾本兩大城市,絕大多數居民集中在東部沿海,中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人口與商店分布不均勻,居民有遠距離購物的習慣,網絡購物是居民重要的購物方式。
澳大利亞的網絡普及率約為94%,移動設備普及率較高,其中手機普及率為135%,智能手機普及率為75%,平板電腦普及率為49%;多數網民集中在35-44歲的年齡段。80%的澳大利亞網民有在線購物的經歷,遠超51.2%的全球平均水平。
近幾年,澳大利亞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迅速。據澳大利亞國家銀行稱,2015年澳大利亞的網絡零售消費量年比增加10%,達到176億美元。據普華永道的報告預測,2016年澳大利亞將引領亞太地區的電商消費水平,達到約每人4500美元,遠高于2013年平均每人2802美元的水平。
電子商務與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澳大利亞市場仍面臨著諸多阻礙因素,比如,電子商務在澳大利亞經濟中占據重要份額,但卻沒有專門的法律用來規范與管控;物流與配送網絡發展不均衡,相對落后;傳統消費模式占據澳洲市場主導地位,終端消費者出于運輸、時間成本考慮仍傾向于通過傳統模式購買商品。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建設“海外倉“過程中及隨后的運營期面臨五大問題:
1、貨損發生概率高。澳大利亞地處太平洋,使用國際多式聯運的頻率更高,涉及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與轉運,會增加貨損發生的概率。在跨境電子商務中,由于商品的返修、退換貨等原因,逆向物流是無法回避的一個難題,逆向物流帶來的風險與損失很大,尤其在跨境業務中,逆向物流會導致相應的物流成本遠超過商品價值。 2、物流投遞時效低。澳大利亞境內物流的人工投遞成本高、投遞時效低下、自取設備鋪設相對滯后。重慶大龍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在墨爾本設立展館長期展示中國制造的玩具、小型家電、傳統手工藝品,但在運營起步階段,快遞問題已經凸顯。產品運抵澳大利亞后的境內投遞過程按小時計費,也許1小時25澳幣的快遞費只是為了投遞4支鉛筆,物流成本高影響了當地居民網購的積極性。 3、網絡支付方式有限。根據谷歌消費者洞察報告,澳大利亞互聯網覆蓋率達到平均每人3.1臺網絡設備,居世界首位。然而,據Episerver的《2015移動電商》報告指出,雖然互聯網覆蓋率高,但當地零售商在移動體驗方面的技術明顯落后。網絡支付方式相對有限,只集中在PayPal、信用卡、西聯等少數幾種,網絡無國境帶來的廣闊市場與有限的支付方式之間形成了矛盾和沖突。 4、實體展館租金高企。近些年來,悉尼、墨爾本等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迅猛,房價增長迅速,導致實體店、展館的租金大幅上漲。在調研過程中,重慶大龍網公司負責人坦言,由于前期對澳大利亞人力成本、展館運營費用預估不足,最初設想在悉尼設立2000-3000平方米的展館不得不臨時修改計劃,改變為在墨爾本做700-800平方米的小展館進行專項展示,等試水成功后再做全品類展館。 5、不了解對澳出口流程。中國跨境電商企業熟悉澳大利亞產品進口到中國的渠道及政策,而將中國產品出口到澳洲的操作環節卻出現很多問題和困難,原因是中國的跨境電商缺少對澳洲運輸、退稅、清關等政策的系統學習和研究。很多項目為了趕進度,一邊上馬一邊臨時抱佛腳學習相關政策,不可避免走了許多彎路,付出巨大的時間、資金、人力、物力成本。
綜上所述,在澳發展的大部分中國電商無法順利融入當地零售市場,其主要經營重點仍是將澳洲產品輸送回中國。例如,目前處于初創期的ITM澳行跨境電商平臺,便采取線上線下商城相結合的經營方式,進行澳洲特色產品專營。
ITM表示,Swisse、Blackmores等澳洲熱門產品的銷售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不同的商家及代購大打價格戰,導致產品價格忽高忽低,并且假貨充斥境內外市場,造成不良影響。此外,A2奶粉等市面供貨緊張的產品,若要爭取到充足的貨源及進貨價格優勢,需直接找產品代理商談,但前提必須保證長期穩定的大量貨物需求,對于ITM這樣剛起步的跨境電商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澳大利亞零售市場有其自身特點,其政策法規、經營環境、市場需求等都需要中國企業在進駐前充分學習和進行調研。很多中國企業因為前期調研不到位,市場定位不精準,導致提供的產品不對口,造成經營虧損。
在多個國家擁有建立海外倉經驗的大龍網集團表示,近一段時間,在發達國家頻頻出現海外倉關閉的現象,主要原因是中資企業對海外零售市場定位不清晰。發達國家對玩具、小家電需求不大,對小而精的零售服務有較強的市場需求。相比之下,“前店后倉”的經營模式更適合發展中國家。此外,海外倉質量也有待提高。很多倉庫沒有明確分類,貨品擺放雜亂,客戶采購體驗不好,海外倉逐漸失去市場吸引力,難以在當地零售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在調研中,很多在澳發展的中國電商企業反映,國內關于跨境電商政策的任何變動都會對產品價格、清關、運輸等環節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希望政府出臺更多推動中資電商走出去的利好政策,并且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同時,希望政府對中資跨境電商給予正面宣傳和引導,建立境內外消費者對跨境電商的信任,并且出臺有效監督和懲罰措施,杜絕假貨在境內外零售市場的供應和流通,營造跨境電商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海外倉”建設的得與失
“海外倉”全稱叫做海外倉儲,是指在除本國本地區的其他國家建立的海外倉庫。所謂“海外倉”模式,是指跨境電商企業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將商品批量出口到境外倉庫,電商平臺完成銷售后,再將商品送達境外的消費者。
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既是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外貿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實現外貿穩增長和優化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幾年來,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海外倉”已經成為整個跨境電商產業鏈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今年4月的跨境稅改政策頒布后,建設“海外倉”成了許多電商的選擇。隨著跨境電商不斷升溫,跨境電商平臺在海外設倉正成為趨勢。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2017年將增長至8萬億元規模水平,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超過30%。
商務部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出,將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支持企業建設“海外倉”。據悉,商務部下一步將從五個方面重點推進“海外倉”建設:第一,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第二,降低物流成本;第三,縮短營銷環節;第四,改善配送效率;第五,幫助企業更好地融入境外流通體系。
天貓國際與菜鳥物流一起建設海外倉,打造多種跨境物流服務方式。據了解,天貓國際僅在美國就有兩個海外倉。蘇寧海外購已經完成美國 、香港、韓國、日本的海外倉建設,并于近期籌建澳大利亞、意大利等海外倉。 京東全球購在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歐盟、加拿大、香港等地均建立了海外倉。不久前,京東方面宣布,2016年京東全球購的核心在于加大品牌直供占比、拓展海外倉建設。 唯品國際除了通過全球直采之外,還表示將通過海外倉、保稅倉、自有物流配送體系等為消費者節省物流配送成本。到目前為止,唯品會已經在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2大海外倉。網易考拉海購初步在美國、香港建成兩大國際物流倉儲中心,并將開通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歐洲等國的國際物流倉儲中心。蜜芽目前正在積極尋求海外倉布局。作為母嬰垂直類跨境電商,蜜芽在德國、荷蘭、澳大利亞建有3個海外倉。豐趣海淘已經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香港建立了7個大型海外倉庫。 洋碼頭與其他跨境電商平臺不同,并沒有重點拓展保稅倉,而是先從海外倉做起,其90%的交易都是通過海外直郵。據雨果網了解,目前洋碼頭已經有洛杉磯、東京、悉尼、法蘭克福等十多個海外倉,并正不斷擴容和豐富海外倉的構建。今年5月,洋碼頭創始人兼CEO曾碧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洋碼頭在日本新建了大坂倉,對東京倉、美國紐約倉進行了擴容,并會在休斯敦、波特蘭、西雅圖以及意大利等地建倉。
“海外倉”并非簡單的“倉庫”,而是一個展示品牌、售后、咨詢甚至維修服務的窗口?!啊M鈧}’不僅能解決進口的政策風險,也是除保稅倉備貨上的補充。布局‘海外倉’是跨境供應鏈必要的一環?!睂ν饨涃Q大學教授王健稱。
目前,跨境電商貿易額絕大部分是貨物出口。與傳統出口模式一樣,制造業生產的產品出關后,要經過外國進口商、外國批發商、外國零售商三個中間環節才到消費者手中,中間環節往往提價兩三倍。而通過跨境電商海外倉,企業可繞過中間環節,生產商通過網絡平臺直接與國外采購商面對面接觸。
電商銷售的貨物出口至“海外倉”,主要通過海、陸整批運輸的方式,所需物流費用相比零售直郵空運成倍降低。據業界估算,物流環節較零售直郵方式成本可以降低20%-50%。另外,目前零售直郵一般是空運,極大地限制了商品的種類和體積,而商品整批運抵海外倉儲存,使得體積較大、易碎的商品也能通過跨境電商交易。
比如,跨境電商商品零售直郵賣到美國,一件400克的商品通過國際快遞公司要96元,國內EMS要88元,旺季運輸接近20天。通過出口易的海外倉發貨,因貨物已事先備在美國,價格是56元,平均2個工作日可達,還可實現當地退換貨和改派。
據了解,目前實力較強的如出口易、順豐等公司,一般通過租用目的國已有的倉儲設施,以獨立法人的形式建立專為跨境電商服務的企業運營海外倉。順豐已經設立了23個海外倉。得益于自營的靈活性,順豐海外倉除了服務傳統貨物出口,還幫助國人在海外購物,以順豐的海外倉作為其虛擬收貨地址進行收貨后,再集運回中國。
租用自營的好處是前期投入成本不算很高,能夠較為靈活地調整經營規模,加上企業基于自身業務統一開發的國內和境外的物流倉儲信息化系統,使得國內國外業務之間的銜接較為順暢,且效率高,出錯率低。此外,有專注跨境電商的物流企業在海外設立分公司,以自營模式經營英國倉、德國倉、美國倉、澳大利亞倉等。
但是,海外建倉并非易事。“海外倉”建設也不乏失敗案例,因為建倉涉及的環節非常多,不僅要滿足跨境電商方式靈活快速的銷售方式,還需要非常專業的運營體系和團隊。當前存在的問題包括:海外自行建倉成本高,一般中小跨境電商承受不起;對貨物失去控制,風險大,如破損問題處理、退換貨;海外建倉庫存水平難控制等。
在實際運營中,一些小型企業和一些商品利潤空間較薄的賣家因為難以承受昂貴的成本,不得不轉至其他低成本國家建倉。盡管租海外倉的成本降低了,但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卻上升了。其結果就是很多中小型公司嘗試開展海外倉業務,但其中大部分最終經營不善而結業甚至倒閉。因此有專家建議,中小企業一般可以采取以和“海外倉”所在國當地的企業合資合作,或者服務外包方式建立“海外倉”,“海外倉”的業務主要交由境外合作方經營和管理。
另有專家認為,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是可以積極商談一些雙邊協定與條約,為企業建立“海外倉”提供法律保障。二是為企業提供更多政策上的便利,如便捷通關、審批手續減免等。三是對于企業在國外建立“海外倉”所需要的各項材料、資格認證等,政府應該給予積極支持。四是可以鼓勵金融機構對企業建立“海外倉”提供更多、更低利率的融資支持,甚至可以提供風險擔保、設立風險基金等。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020-3655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