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海關稽查和海關核查,進出口企業并不陌生,但到底這二者之間有什么區別。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海關稽查?
海關稽查是指海關自進出口貨物放行之日起3年內或者在保稅貨物、減免稅進口貨物的海關監管期限內及其后的3年內,對與進出口貨物直接有關的企業、單位的會計賬簿、會計憑證、報關單證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和有關進出口貨物進行核查,監督其進出口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什么海關核查?
海關核查是指海關依法對監管期限內的保稅加工貨物、保稅物流貨物進行驗證核查,檢查監督保稅加工企業、保稅物流企業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內保稅業務經營行為真實性、合法性的行為。
海關稽查&海關核查有哪些不同呢?
01執法依據不同
海關稽查的執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海關核查的執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稅核查辦法》
02對象不同
海關稽查的對象:
1)從事對外貿易的企業單位;
2)從事對外加工貿易的企業;
3)經營保稅業務的企業
4)使用或者經營減免稅進口貨物的企業單位;
5)從事報關業務的企業;
6)海關總署規定的從事與進出口活動有關的企業企業單位
海關核查的對象:
監管期限內的保稅加工貨物、保稅物流貨物,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的經營、管理情況.
03范圍不同
海關稽查的范圍:
1)進出口申報;
2)進出口關稅和其他稅費的繳納;
3)進出口許可證件的交驗;
4)與進出口貨物有關的資料記載、保管;
5)保稅貨物的進口、使用、儲存、加工、銷售、運輸、展示和復出口;
6)減免稅進口貨物的使用、管理;
7)轉關運輸貨物的承運、管理;
8)暫時進出口貨物的使用、管理;
9)其他進出口活動
海關核查的范圍:
1)單耗核查;
2)盤點核查;
3)內銷核查;
4)外發加工核查;
5)深加工結轉核查;
6)不作價設備核查
04期限不同
海關稽查的期限:
1)一般貿易進出口貨物的海關監管期限是自進出口貨物放行之日起3年內;
2)保稅貨物、減免稅進口貨物的海關監管期限內及其后的3年內。
海關核查的期限:
1)自保稅加工企業向海關申請辦理保稅加工業務備案手續之日起,至海關對保稅加工手冊核銷結案之日止;或者自實施聯網監管的保稅加工企業電子底賬核銷周期起始之日起,至其電子底賬核銷周期核銷結束之日止,海關可以對保稅加工貨物以及相關的保稅加工企業開展核查;
2)自保稅物流貨物運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之日止,海關可以對保稅物流貨物以及相關保稅物流企業開展核查;
自海關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驗收合格之日起,至其經營期限結束之日止,海關可以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管理和經營情況開展核查。
05程序不同
海關稽查的程序:稽查準備--稽查實施--稽查處理--稽查評估
海關核查的程序:核查準備--核查實施--核查處理
06職能不同
海關稽查的職能:防范職能、威懾職能、促管職能、增收職能、規范職能
海關核查的職能:管理職能(最主要的職能)、規范職能、增收職能
07目的不同
海關稽查的目的:海關稽查除驗證稽查外,一般是為打擊偷逃稅和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對涉嫌違法的保稅企業進行全面、徹底的檢查,以震懾犯罪,促進保稅企業守法自律,維護海關征管秩序。屬于后續管理和執法性檢查雙重范疇。
海關核查的目的:保稅核查是由于保稅管理上的需要對保稅企業的某一稅種,某一納稅事項或某一時點的情況進行檢查和審核,屬于管理型檢查。
綜上可知,海關稽查的涉及面更廣,范圍更大。不管是海關稽查還是海關核查,都是海關監管的一種手段,目的都是檢查企業進出口行為的規范性,也是在引導和規范企業的守法自律、合規經營。
那么企業要怎么做,才能隨時應對海關的稽查或核查呢?
01企業需建立合規部門來管控公司的關務風險。樹立合法經營理念,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做到誠信自律、合規守法。
02企業需要有審計部門來完成公司的內審自查。健全自查內控機制,完善監督復核職能,做到查缺補漏、關務管控。
在必要時,進出口企業也可以聯系卓誠通AEO認證輔導團隊,為企業量身定制合規化輔導服務,為企業合規守法、做好企業內審工作保駕護航。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400-80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