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印發2019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對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電商行業進行了規范,涉及跨境電商主體、刷單、納稅等方面,在跨境行業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藍海億觀網采訪了廣東跨境電商資深專家——張炯張會長,對《方案》進行了詳細解析。
01
監管范圍廣
《方案》抄送職能部門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發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公安廳(局)、商務廳(局)、網信辦、郵政管理局、海關總局廣東分署、各直屬海關,包括海關、郵政系統。張炯認為,這就說明了整個執行監管辦法,包括了國內電商、跨境電商、電商物流、物流小包派送的監管執行范圍。
02
規范電商主體資格
《方案》中提及到:“著力規范電子商務主體資格,嚴厲打擊網絡市場突出問題,落實電子商務經營者責任,維護良好網絡市場秩序”。
對此,張炯認為先決要素就是“規范電商主體資格”,也就是續電商法頒布后,只要從事電子商務貿易的,無論國內、進出口都必須規范主體資格。國內電商:只要形成網上買賣,網上交易的,必須有個體電子商務工商執照,主體、地址可以掛在平臺。這對于很多C2C 的交易平臺里面的商戶、對于Wechat 交易的商戶或者個人形成迫切的規范需求。
“網上交易,賣東西給消費者,產生增值利潤,為何不納稅? 為何賣出的商品沒有完善的售后?為何網上有很多賣A貨,仿品、中古貨?電子商務是在貿易、零售、整個貿易供應鏈里面的一個領域。不可能單獨發展。
既然要發展擴大,就必須建立完善的次序,現在網絡刷單,無論在國內還是進口出口電商,都普遍存在,逃避稅收,肯定也存在,各行各業哪還沒有這幾招?但秩序亂了,以后發展就沒有公平的市場,大家都亂,更別說走向國際市場,引領全球互聯網。”張炯說。
03
跨境電商監管需深入細節
《方案》中提到了:“規范電子商務經營主體,集中整治非法主體互聯網應用(網站、APP等)。(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關總署、郵政局按職責分工協作)”
張炯認為,這么多部門各自監管,加強對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經營者的規范引導,有利于督促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按照《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登記備案,對進入平臺的經營者真實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建立登記檔案。
“跨境電商主體資格,這個鏈條和涉及到的環節就很多。就拿進口電商來講,很多是海外華人、海外貿易商在平臺開店,個人在社交平臺、網絡經營進口商品,在國內并沒有經營實體,根據電商法,需要國內代理人,代理人需要什么資質,承擔什么責任呢?這還需要具體落實和深入到細節監管。”張炯說。
04
監管需要落地性和長執行力
《方案》重點任務第三點:
三)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等相關規定,嚴厲打擊網絡虛假宣傳、刷單炒信、違規促銷、違法搭售等行為。嚴肅查處違規推銷宣傳嬰幼兒配方食品的行為。嚴厲打擊通過組織非法寄遞空包裹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刷單炒信等違法行為。督促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進一步加強對刷單炒信行為的監測監控,完善商品(服務)信用評價體系,配合執法工作開展。依法查處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限制平臺內經營者參與其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經營活動等行為。(市場監管總局、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郵政局按職責分工協作)
張炯認為,這次監管行動,直接指向目前比較常見違規現象。可是,這種現象里,有的已經成為某些人的謀生工具,成行成市。要發力到痛點,基層機關部門的力度和發力點非常重要。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違規現象也不是一兩天冒出來的,有長久的利益市場在。殺一儆百,殺雞儆猴確實是可行的方法,但沒辦法杜絕,最終還是要多維度的監管。”
張炯說,目前大部分平臺都有投訴渠道,但一來消費者是弱勢群體,二來投訴渠道程序復雜,手續繁多,給消費者投訴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商家在接到投訴之后只需做出一些讓利,雙方很容易就私了。因此,打擊違規網絡交易行為,是個持久戰,需要落地性和長久的執行力。
05
監管落實存在的困難不小
《方案》重點任務第五點:
五)依法打擊其他各類網絡交易違法行為,有效凈化網絡市場環境。落實《電子商務法》《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暢通消費投訴舉報渠道,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加大對不正當價格行為、不公平格式條款、不依法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
張炯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國內電商還是進出口跨境電商,在落實第五點的時候存在著不小的難度。
就進出口跨境電商而言:
假貨,違規銷售、低報、漏稅、企業所得稅、外匯無法統計、外匯回流問題、企業稅負等問題都是目前面臨解決的。
由于出口電商,是在海外電商平臺進行運營和交易,國內的監管辦法影響較小。國外發生的不公平競爭,或者賣家之間自己惡性競爭,國內往往缺乏監管手段。這需要長期的像WTO 這樣的組織,在國際上形成影響力,各國之間達成備忘錄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目前,出口電商面臨的,往往是外匯回流、企業所得稅、出口貿易方式(比如:9610、1039的更貼切市場的應用),和人才發展扶持等。
“就拿歐盟來說,強化VAT 管理,只是罰錢和監管,也只能觸摸到那些行為比較過分的電商,交易量較大的電商算是倒霉了。但成千上萬的電商賣家能管得住嗎。所以,只有和平臺達成協議,通過平臺監管,才能使大家處于同一起跑線。但,又說回來,平臺如果不在歐盟注冊呢?那又存在各國之間政府的相互協調和備忘錄,共同執行,這又需要就監管系統,數據共享等諸多問題進行交涉,程序上沒那么容易實現。”張炯說。
進口電商的產品溯源是個長期永恒的話題。全球的商品進口的正品保障沒那么容易解決,涉及到相當復雜的商品貿易供應鏈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和實際情況。
進口電商代理人是電商法新出的規定。但執行起來,就涉及很多問題。尤其是責任和權限。
進口電商的主要監管部門幾乎都落在海關層面,既要監管,堵漏洞,又要放開發展,對海關,尤其是落地到各個監管場所談何容易。
“比如假貨現象:在化妝品、護膚品方面,可以把國內制造的產品,出口到近國,把包裝logo分別出口,在國外保稅區或者指定地方在加工包裝,在進口到中國保稅區,用BBC 模式跨境進口。
某些大品牌,超A貨,二手貨,中古貨在各個渠道(社交電商、網絡、直播)延伸,而往往設立的投訴渠道,卻很正規,舉證手續繁多,要消費者提供各種強有力的說明才受理。
某些鞋類、服裝國際品牌,在其官網都找不到的商品,在某些平臺卻進行大賣,而產地不是中國,而是什么 越南、印尼等國家。消費者而言,根本識別不了。”
張炯表示,進口本身涉及的問題就不少,跨境進口頭部商家,平臺基本能很好的適應跨境電商進口新政,而廣大的代購、海淘以及延伸出來的一件代發平臺,還是面臨很多問題。延伸的問題,除電商主體規范外,還涉及到三單匹配數據合規、最后一公里派送、申報價格合規申報、以及各種不合規的進口渠道摻雜的疑難雜癥等問題。
最后,張炯認為此次的《方案》是監管部門的重拳,值得我們拭目以待。建立良好的監管秩序是重中之重,希望市場能夠朝著正規方向良性發展。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400-8070-082